新華社倫敦1月30日電(記者郭爽)英國《自然·醫學》雜志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說,在接受尸源性生長激素治療的人群中發現了一些跡象可能與有爭議的阿爾茨海默病“傳染性”假說相關。這可能意味著,作為該疾病標志的一種特定蛋白在一定條件下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并對接受相關治療的人的大腦造成損傷。但研究人員表示,相關風險可能很小。
過去10年,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神經學學者約翰·科林奇和他的團隊對英國一些患者進行了研究,這些患者在童年時期為治療身材矮小,曾接受來自逝世后器官捐贈者的腦下垂體生長激素制劑治療。英國已于1985年停止這種治療方法。
據團隊介紹,他們此前的分析已顯示,這些曾接受尸源性生長激素治療的患者中的一些人已被證實在大腦中存在β淀粉樣蛋白斑塊,這是阿爾茨海默病的一個標志。此外,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制劑中也檢測出這種淀粉樣蛋白。
而在團隊的最新研究中,他們調查了8位在童年時期接受過尸源性生長激素治療的患者,其中的5位患者在38歲至55歲之間出現了癡呆癥癥狀。團隊對這5人開展深入分析后認為,這些患者的癥狀符合早發型阿爾茨海默病的相關標準。阿爾茨海默病是癡呆癥的常見形式。
研究人員認為,淀粉樣蛋白可能被“播種”在上述患者的大腦中并造成了損害,這或許表明該蛋白可以在一定條件下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主導這一研究的倫敦大學學院團隊強調,這項研究是基于少數人的,并且這種治療方法已經不再使用。這一研究并不表明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就被證實具有傳染性,但確實引起了人們的擔憂,即某些醫療和外科手術過程中存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此類蛋白的風險,這可能會在幾十年后導致腦部疾病。
愛丁堡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塔拉·斯皮爾斯-瓊斯表示,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沒有必要擔心所謂的“傳染性”癡呆疾病,因為與之相關的治療方法已經不再使用。
不過,科林奇說:“仍希望采取預防措施,以減少那些罕見病例的發生!